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5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5

在〈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4〉中,我們討論了「A 為 B +動賓式合義複詞之述語 / 動賓式詞語結構」、「A 向 B +動賓式合義複詞之述語 / 動賓式詞語結構」與「A 與 B +動賓式合義複詞之述語 / 動賓式詞語結構」三種語構所表達的意思之不同點。你可能還有以下的疑問:如果就 B 是 致使 A 產生該動作、行為、舉措,或者 B 是動作的立即接收對象來決定使用「向」或「為」,那麼,以下句子中的空格,該用「向」還是「為」?

1. 他☐莉莉擦藥。
2. 華美☐爺爺搥背。
3. 客戶☐經理抱怨客服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夠。
4. 明權☐大學入學制度的缺陷☐媒體投書。

顯然,第1句和第 2句中的☐中都是使用「為」;第 3句則是使用「向」;第 4句的第一個☐應使用「為」,第2個☐使用「向」。

你當然會問:「第1句中的莉莉和第 2句中的爺爺不是句中的直接受事者嗎?為什麼不使用「向」字?『他為莉莉擦藥。』和『他為莉莉流淚。』的『為』字意思一樣嗎?」

的確,第1句中的莉莉和第 2句中的爺爺都是句中的直接受事者。但,「他為莉莉擦藥。」和「他為莉莉流淚。」的「為」字意思並不相同:「他為莉莉擦藥。」中的「為」字是用以指示、銜接「他」提供「擦藥」這項含有服務性質的舉措的對象;「他為莉莉流淚。」的「為」字是用以指示、銜接致使「他」產生「流淚」的原因。第2句「華美為爺爺搥背。」的「為」字,用法和「他為莉莉擦藥。」的「為」字用法相同。由此可知,如果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或動賓式詞語結構作為句子的一個成分,用來表示一種含有服務性質的舉措時,使用以下的語構:

A 為  B +動賓式合義複詞之述語 / 動賓式詞語結構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們說:「大家為災民祈福。」而不說「大家向災民祈福。」或「大家祈福災民。」這是因為「祈福」是一種帶有服務性質的宗教活動,簡單的方式有燃香、合掌站在神明前禱告,再隆重一點的則是在神佛前跪拜、稽首,最盛大的祈福活動則是舉辦法會,邀請僧尼(佛教)、點傳師(一貫道)或道士(道教)依各宗教儀軌展開各種儀式、典禮。「祈福」儘管「福」具可傳輸性,但和「祝福」不同的是:「祈福」是舉辦一種宗教活動;「祝福」則是傳達個人的心願。「A 為 B 祈福。」表達A 為 B進行一個宗教儀式;「A 祝福 B。」則是 A 將祈求神佛降福給 B 的心願傳達給 B。兩者所使用的語構完全不相同。

至於第 3句,您有疑問的地方可能不在於「客戶向經理抱怨客服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夠。」的「客戶向經理抱怨」使用「向」連接施事者「客戶」和受事者「經理」,而是「抱怨」這個做為句中述語的動賓式合義複詞之後直接名詞「客服人員」,這算是省略傳輸詞「給」的句型嗎?「客戶向經理抱怨給客服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夠。」不是很奇怪嗎?

當然,「客戶向經理抱怨給客服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夠。」是很奇怪的句子。其實,「客戶向經理抱怨客服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夠。」這個句子中的「抱怨」所在的語構讓我們發現了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時的另一種現象:如果這個動賓式合義複詞中的「賓語」除了當名詞用外,也有當動詞用的用法時,這類的動賓式合義複詞其後是直接接名詞的。「抱怨」的「怨」既有名詞用法,也有動詞用法。雖然在「抱怨」這個複詞中,「怨」是名詞當「抱」的賓語,但「怨」本身就有動詞用法,在這種情形下,「抱怨他」、「抱怨客服人員服務態度不佳」都算是文法正確。「賀喜」也有同樣的文法現象:「喜」在「賀喜」中是名詞當「賀」的賓語,但「喜」既有名詞用法,又有動詞用法,所以「賀喜皇上」也是文法正確。

第 4句「 明權為大學入學制度的缺陷向媒體投書。」則是讓我們一眼看出「向」、「為」的用法之不同而且可共同拼合成另一類的語構:

A 為 ......向  B + 動賓式合義複詞之述語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4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4

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以及動賓式詞語結構有其行為之所以產生的原因時,使用「 A 為 B + 動賓式合義複詞 / 動賓式詞語結構」。行為之成果、後果具有可傳遞性且有其對象時,則可使用「A +  動賓式合義複詞 / 動賓式詞語結構(省略傳遞詞「給」)+ B」的語構。此外,還有其他與這類複詞或詞語結構有關的語構嗎?

有。「行禮」、「致敬」會有其動作、行為、舉措所欲傳達的對象;「結婚」、「乾杯」則有其共同完成其動作、行為、舉措的對象,但卻不使用上述「為」字語構,也不使用省略傳遞詞的表達方式,而是以以下的語構呈現:

❆ 若是單向面對受事者表現施事者其動作、行為、舉措所欲傳達之情意的情況,如「行禮」、「致敬」,則使用以下的語構:

A 向 B + 動賓式合義複詞之述語(動詞) / 動賓式詞語結構

例如: 他向罹難者獻香、行禮。
             課長以鞠躬向董事長致敬。

❆ 若是動作、行為、舉措有其共同完成的對象,則使用以下的語構:

A 與 B +動賓式合義複詞之述語(動詞) / 動賓式詞語結構

例如:我將在2020年與安德魯•葛特列結婚。
            他與他乾杯,一起慶祝業績成長。

對於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而言,困惑之處可能在於:何時該使用「為」?何時又該使用「向」?其實這並不難分辨:如果動作、行為、舉措是主語 A自己進行、完成,而引起主語 A產生該動作、行為、舉措的 B,並非該動作、行為、舉措之成果或後果的承受者,則使用「為」,例如「他為她流淚。」如果引起主語 A產生該動作、行為、舉措的 B是該動作、行為、舉措直接的承受者,則使用「向」,例如「她向總裁致敬。」而只有「祝福你」、「造福癌症病患」、「施恩群黎」這類動作、行為、舉措之成果或後果有其可傳輸性,才使用「A +  動賓式合義複詞 / 動賓式詞語結構(省略傳遞詞「給」)+ B」的語構。「行禮」、「致敬」是立即性的動作,而非如「福」、「恩」需經過祈求、創造、施行這類的醞釀過程才能傳遞給受事者,所以「A +  動賓式合義複詞 / 動賓式詞語結構(省略傳遞詞「給」)+ B」的語構並不適用於「行禮」、「致敬」這類的動賓式詞語結構。

您可能還會想到「革命」這個動賓式合義複詞。「革命」看起來很像動詞,但在中文除了文言文「武王革命」一語中當述語(動詞)外,現代華語中,「革命」幾乎都當名詞用,例如「AI 技術將為我國的資訊產業帶來革命。」、「臺灣的民主化過程並非以革命產生而是透過體制內改革達成。」此外,「革命」還常和「性」字組合成形容詞用法,例如「賈伯斯為手機的使用帶來革命性的貢獻。」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3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3

在「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2」中,我們討論了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時,其後不得接賓語(受詞),而是應以「A 為 B +動賓式合義複詞 」的語構來表意;同時動賓式詞語結構在句中若有其舉措之所以發生的對象或原因,也應以「A 為 B +動賓式詞語結構 」的語構來呈現。

您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那麼,「逐鹿中原」、「出身貧寒」又該怎麼解釋呢?「中原」是「逐鹿」的賓語嗎?「逐鹿」顯然是動賓式合義複詞,那麼這句成語的文法錯了嗎?「出身」也是動賓式合義複詞,「貧寒」是形容詞。難道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時,其後要接形容詞?

誠然,「逐鹿」是動賓式合義複詞,在「逐鹿中原」中當述語(動詞)。但,「中原」並非「逐鹿」的賓語(受詞),而是「逐鹿」這一舉動發生的地點。在中文裡,特別是較為文言文的語句,處所、地點前的介詞「於」通常會省略,「逐鹿中原」本來的意思就是「逐鹿於中原」,類似這種省略地點、處所前的介詞的情況,還有畢業歌歌詞中的那一句「何時重逢天涯」。「何時重逢天涯」就是「何時重逢於天涯」的意思。

至於「出身貧寒」中的「貧寒」是指「貧寒之家」,在中文裡,特別是文言文裡,以形容詞代稱名詞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縈青繚白」(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青」即是以形容詞「青」轉品為名詞代稱青山;以「白」轉品為名詞代稱白雲(一說是流水)。「出身貧寒」是指「出身於貧寒之家」。

您有可能還會想到中國大陸阿里巴巴所研發的 AI 把「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列為文法錯誤的句子。這種句型到底能不能算是文法錯誤?其實有爭議:如果,這名外國學生的完整句子是「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或者寫成「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您會不會覺得這是詩化的句子,而不忍心說它錯?改成「我們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學中文。」文法當然沒錯,可是「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與「我們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學中文。」這兩個句子要表達的重點一樣嗎?前者表達的重點是:我要告訴你我們學習中文,附帶告訴你地點是上海,接著又附帶說明上海是什麼地位的城市。後者,強調我們人在上海,附帶說明上海是什麼地位的城市,順便告訴你我們在上海做什麼。這兩個句子會因為不同的問話而產生。前者會因為要回答「你們做些什麼事?在哪裡?那是什麼樣的地方?」這個問話而產生;後者會因為這個問句而產生:「你們現在在哪裡?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你們做些什麼事?」

AI 要有更多的 data,才能正確判讀錯綜複雜的中文文法。

最後,讓我們思考「造福鄉里」這個短語的文法:它和「加油他」一樣?還是屬於「逐鹿中原」一類的短語?顯然是屬於「逐鹿中原」一類的短語,意思是在鄉里中創造幸福。「鄉里」是「造福」的處所,而非賓語(受詞)。那麼,「這項新藥將造福癌症初期病患。」又怎麼解析它的文法呢?「癌症初期病患」難道不是「造福」的賓語(受詞)?不,在「造福」與「癌症初期病患」之間省略了一個表傳遞的介詞「給」,也就是完整的句子應該是「這項新藥將造福給癌症初期病患。」這種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或動賓式詞語結構有其動作的傳遞對象時,省略傳遞詞「給」的情形也不少,例如「施恩群黎」也是在「施恩」與「群黎」間省略傳遞詞「給」。當然,「祝福你」也是省略傳遞詞「給」的句型,也就是「祈求神佛降福給你」;而「祝福你一帆風順」則是在「祝福你」之後補充說明是什麼樣的「福」,也就是「祈求神佛降福給你,讓你一帆風順」的意思。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用時,其後不得直接接名詞當賓語(受詞),但若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用時,其後出現名詞,這個名詞會有兩個情形:其一是,這個名詞是這個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時其動作、行為、舉措所發生的地點,而兩者之間往往省略表處所或地點所在的介詞「於」。其二,如果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用時,其後所接的名詞並非處所或地點,那麼,這個名詞會是這個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所產生的動作之成果或後果所傳遞的對象,兩者之間往往會省略傳遞詞「給」。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加油他」的文法錯誤:「他」並非處所或地點;「加油」這個舉動所產生的後果並不會傳遞給「他」,正如「流淚」就是淚流下來,淚不會傳遞給那個讓你流淚的人。聲嘶力竭在場邊吶喊、使盡全身力氣舞動著,吶喊所產生的喉痛、熱舞所產生肌肉疲憊,都不會傳遞給「他」,只能說「加油」所產生的氛圍會像空氣一樣擴散,但「他」也只是感受到那種氛圍,而不是接受某個物件;那種氛圍並非像「福」或「恩」那樣直接讓人感受到是一種禮物式的給予,即使寫成「加油給他」仍然突兀。

至於現代華語中以「在」接地點表行為、動作、舉措發生地點或處所的語構,習慣上會置於該動作、行為、舉措之前;而詩化的句子,通常會把這個語構置於動作、行為、舉措之後,而在兩者之間加上逗號。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感謝美國的讀者

感謝美國的讀者

昨天到《中文寫作教學》部落格的後臺,瀏覽資料,看到以下的數據,非常欣喜:


在2019-02-05下午5:00 至2019-02-12下午 4:00 這段時間內,來自美國的網頁瀏覽數有100個!

原本要到 edX 研修 Penn Engineer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課程的我,馬上又趕快寫了一篇文章回饋讀者。

2005年夏天,我去過美國,住在 Newton,對於大波士頓地區的華人仍然為保留中華文化而努力的情形,非常感動。就在我住所附近的圖書館裡,有一個中文圖書專區。這個專區裡有用語相當典雅的繁體中文題詞【東西津梁】。而在波士頓華埠,我看到了一個個繁體中文的廣告招牌,雖然有些用語和臺灣的用語迥異,但仍然感到親切。最特別的是,那裡有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飄揚,還有【天下為公】的牌坊。聽說,那不是中華民國的駐美國辦事處,而是當地華人在上個世紀初告別中國時,漂洋過海帶到美國的旗幟。而在一些波士頓的古蹟介紹碑文中則是英文與繁體中文並陳。

我想這100個來自美國的網頁瀏覽數可能是華人讀者。謝謝你們。

我正在學程式設計和軟體開發,有一個心願:開發出一套中文寫作校對軟體,當人們在電腦打字寫作中文文件時,這套軟體能隨時提醒寫作者哪一個字用錯字了,哪個語構不完整,哪個句子需要做什麼樣的修正。我想這值得全體華人共同努力。讓科技幫助文化繼續發展,是一件美好的事。而中文教師有了這套軟體後,則可更快速地修改學生的作文,並將節省的時間轉移到更多的華人文化探索上。

今天是正月初九了,在此,向美國及全球華人拜個晚年:新年快樂!

                                                                                                     Ching-hsiu Lee

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2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2

她將組啦啦隊到場加油他。」這句話最近出現在臺灣的媒體,乍聽,真的有點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再仔細分析,會發現之所以會出現這類的句子,問題出在臺灣的中文教育太過重視修辭格教學,而漠視文法知識的掌握。在臺灣教國文最不願意再回首的不愉快經驗是:學生一上課就搶著要表達他知道那是譬喻、那是轉化、那是倒裝.......。但問起學生:「作者使用這個修辭格的美妙或成功之處何在?」學生就一副不想再參與上課的樣子,彷彿這個星球的中文學習只有修辭格。更恐怖的是,明顯文法錯誤的句子,隨便抓個修辭格名稱來貼標籤,譬如:倒裝、轉品、飛白等等,就彷彿所有的錯誤都不必在意。

加油」是什麼樣的詞類?該置於什麼樣的語構中來表達意思呢?

加油」很明顯是一個動詞,而且如果我們以英文文法來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它屬於不及物動詞,其後不得接受詞。再以構詞類型來分析,它比較像是英文中的片語(phrase);以傳統中文文法的術語來說,「加油」是一個動賓式合義複詞:也就是由動詞「加」和名詞「油」所組成的詞語,在這個詞語中,「油」又當作「加」這個動詞的受詞,而傳統中文文法稱受詞為賓語,因此就以「動賓式」來稱這類的詞。同時,由於「加油」在中文裡除了將汽油注入汽車油箱這個動作,稱為「加油」外,很多時候,「加油」用來表達透過言語、舉措使一個人振奮起來,有勇氣和活力去從事某個活動。這類已經超乎字面意義而有固定、特定意義的詞彙稱為「複詞」。而透過融合組成該複詞之單詞的詞義所形成的複詞就稱為「合義複詞」。而如果「加油」只是單純表達「將汽油注入汽車油箱」這個意思,就不屬於「合義複詞」,而是很容易被拆解的「詞語結構」,和加水、加糖、加鹽屬於同類的詞語結構。

中文裡動賓式合義複詞,並非都當述語(動詞)用,也有當名詞用的動賓式合義複詞,例如「屏風」。

再回到「她將組啦啦隊到場加油他。」這句話來討論:動賓式合義複詞類的述語(動詞)由於已內含一個賓語(受詞),所以大都當不及物動詞用。「過年」後面還能接什麼受詞呢?「今年我在家過年。」就已經語義完足了,沒有什麼可當「過年」的賓語(受詞)。而「加油」這一動賓式合義複詞當動詞用時,在語用上,就是施事者做出「加油」這個舉措,這個舉措雖然有其對象,但這個對象並不直接當「加油」的賓語(受詞),而是要透過以下的語構來表達:

A 為 B 加油。

這類的詞類與語構接軌的情形還有:

我們將為公司賣力。

他為她流淚。

大家為災民祈福。

「賣力」、「流淚」、「祈福」都是內含賓語(受詞)的動賓式結構,在句子中都以以下的語構來表達:

A 為 B + 動賓式詞語結構

「她將組啦啦隊到場加油他。」有可能是說話者故意要造成「飛白」修辭,也就是故意講錯一個句子結構,來引人注目。「飛白」在小說創作中,用以紀錄市井小民、農漁民、工人、白丁或孩童不諳文法結構而說出不合文法結構的句子,自有其趣味。但,如果是知識分子正式發表談話,「飛白」,適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