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讓靈感發芽吧!

這星期的中文寫作課,令我感觸良深:原來,靈感和智商無關!

我讓各組描述風所造成的自然景觀。起初,他們經由分組電腦搜尋到台灣與風有關的景觀,接著,所寫出來的文字幾乎都是地理教科書的筆調。我告訴他們:「風的主體性還沒出現!你們是在寫景觀,不是寫風。」這時,所有的學生都還是不知所措。於是我利用教室的轉播功能,按鍵,讓分組電腦裡的創作內容投影到黑板前的螢幕,開始進行指導。

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四組中有兩組是含有語言資優生和數理資優生成員的,但含有一位數理資優生和一位語文資優生的那組,始終沒能寫出完整的文章來,從轉播螢幕看來,他們才寫出一行。而有四位語文資優生的那組則寫出地理課本的敘述文句。而有一組學生清一色是普通班學生,他們選擇寫野柳女王頭。原本他們所寫出的句子是將風比擬成慈母,女王頭被風梳著頭。而且風險些成為非描寫主體。但在我提示他們:「把風想像成天生的雕塑家。」後,他們當下寫出了以下令人動容的句子:

風是米開朗基羅的傳人,來到野柳,花了四千年使一位平凡、石造的女子變成風華絕代的佳人。

他們不斷展現他們的想像力和聯想力,他們想像著、聯想著:

風,以無限的耐性塑造她的身形,使她扶搖直上變鳳凰,成了女王。然而風也無情,使她,漸漸的衰老。使她,頸斷而死。自始而終,風默默地,吹拂著寬廣無垠的沙灘。

看著螢幕上一個個浮現的字,我被感動了!只是一個「雕塑家」的提示,就可以讓這五個普通班的學生激盪出這些句子。他們敲打著鍵盤,大腦中神祕的思維就這樣透過手傳遞到電腦裡。

是什麼決定了靈感的產生呢?顯然資不資優,並不是關鍵因素。我想這和學生的知識量及對物象的感受程度有密切的關係。 若不是對西方藝術史有相當的認識,怎麼會想到米開朗基羅?若不是望見人世間權力與愛的糾葛故事,如何想到這有情與無情?

我這樣一名中文寫作課的老師,得時時接受的挑戰是:發現學生創作時所產生的困頓,並當下給予關鍵性的協助。有時我給了很多提示,學生還是無法突破瓶頸。然而,這次我被這突來的快速反應給感動了很久。這組學生以前很喜歡寫「不知多少」這種句子,我告訴我們:「給一個數據,讓讀者感受知性的閱讀喜悅。」他們也學起來了。花了四千年。而我們該花幾年的時間才能貯存足夠的靈感能量呢?這些學生都是十六歲的高一學生。

我想,靈感是種子。泥土、陽光和水種種條件俱足便使種子發芽。非關智商、非關年齡,是感受、是知識、是聯想力和想像力使靈感發芽。

讓靈感發芽吧!以知識、以感受、以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