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有一天,孔子遭遇了邏輯

是《列子》上所描述的故事:有一天孔子遇到了兩個孩子在爭吵這樣的問題:一天之中,太陽什麼時候最靠近地球?第一個小孩說:「 是早上。因為當同一個物體越靠近我們的時候,我們越覺得它大。清晨的時候,太陽看起來最大,因此,清晨的時候太陽最靠近地球。」第二個小孩說:「不對!是中午的時候太陽最靠近地球。因為同一個熱源,它越靠近我們的時候,我們越覺得熱。中午的時候,我們覺得最熱,所以,是中午的時候,太陽最靠近地球。」 兩個小孩爭執不休,剛好孔子路過,他們要孔子作一個評斷和解析。

結果,孔子一臉困惑,說不出一句話來。小孩無禮:「哼!誰說你懂得一切的道理!」書上沒說孔子如何自處,也沒提到最後誰解答了這兩個小孩的疑惑。

數千年後,我問起我的學生:哪一個小孩的論證才是對的?還是兩個小孩都對?或兩個小孩都錯了?怎麼錯了?

學生除了把他們在地球科學課中所學到的有關太陽為什麼早上看起最大,中午我們最感到熱的原因都搬出來之外,完全沒有人能說出兩個小孩的論證過程出了什麼問題。

一位參考書的作者甚至把這個題目放到他的書裡,告訴買他書的學生,這題無解。


今年,我還是想看看是不是有學生能解析這個問題。結果,在教完假言論證後,他們已能分析出兩個小孩的論證結構如下:


第一個小孩的論證結構:

大前提:若同一個物體最靠近我們時,我們會覺得它看起來最大。
小前提:早上太陽看起來最大。
結論:早上太陽最靠近地球。

第二小孩的論證結構:

大前提:若熱源最靠近我們,則我們感到最熱。
小前提:中午我們感到最熱。
結論:中午的時候,太陽最接近地球。

可是,他們當中還是沒人看得出來哪一個小孩的論證出了錯誤。甚至有學生說都對。

其實,這兩個小孩在論證的過程中都犯了假言推理的錯誤。

所謂的「假言命題」係指:大前提包含了一個條件句(若……則……),其中包含「若」的一部稱為前項;包含「則」的部分稱為後項。假言三段論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如果皆為假言命題,就稱之為純粹假言三段論。若含有一假言命題和一定言命題,則為混合假言三段論。

假言論證有兩個重要原則,其中一個原則是:不可犯「肯定後項的謬誤」亦即:「若 p 則q 」正確,並不保證「若 q 則 p」一定正確。例如:「天下雨則地溼」正確,並不保證「地溼則天下雨」正確。因此,「若最近,則看起來最大。」正確 , 無法證明「看起來最大,所以最靠近。」同理,「若最近,則最覺得熱。」亦無法證明「最熱,所以最近。」

這個邏輯學上重要的原則,在台灣的教育界,似乎是連認知的程度都談不上。最近,我還改到這樣的句子:「在電視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嫌疑犯被警察戴上安全帽,因此,帽子是犯罪的象徵。」這個學生的論證結構是這樣的:

大前提 :若嫌疑犯被逮捕,則警方會為該嫌疑犯戴上安全帽。
小前提 :安全帽是帽子的一種。
結 論 :帽子是犯罪的象徵。

這個論證的荒謬除了以部分代全體(安全帽是帽子的一種,所以,帽子是犯罪的象徵),也犯了假言推理的第一個錯誤:以 「 若 p (嫌疑犯若被逮捕),則 q (嫌疑犯會被警方戴上安全帽) 」 正確,推論「若q(被戴上安全帽)則p(是嫌疑犯)」也正確。

在台灣大考中心命題的寫作史中,有考生寫出這樣的句子:

沒有櫻桃樹,就沒有華盛;沒有蘋果樹,就沒有牛頓;沒有菩提樹,就沒有佛陀,可見樹有多重要了。

閱卷教授說:不知道該讚美它的創意,還是質疑它的邏輯。

其實,三個並列句中除了有語病外(應該是沒有這些偉人的父母就沒有他們才對。),也違反了一個重要的假言推理原則,那就是:不可犯「否定前項的謬誤」。例:

大前提:若卡爾據有故宮的所有財寶,則卡爾就是大富翁。
小前提:卡爾未據有故宮的所有財寶。
結論:卡爾不是大富翁。

卡爾若據有故宮的所有財寶,他的確會成為大富翁。但如果他未據有故宮的所有財寶,並不能保證他就不是大富翁。如果他中了樂透頭彩,或是自己的企業業務蒸蒸日上,獲利超越擁有故宮財寶,他還是大富翁。

同樣的,如果那天墜落到牛頓頭上的是樓上的一顆球,牛頓的悟性還是會使他發現地心引力。華盛頓如果不是砍倒父親心愛的櫻桃樹,而是打破一個家裡的稀世古董,他承認了,他的誠實仍會成為典範。印度多菩提,佛陀坐在菩提下悟道。如果全印度都沒樹了,佛陀坐在一個草棚下,他真的不會悟道嗎?

邏輯啊!邏輯!台灣人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認為邏輯會限制創意。在過去的一些心理學著作中,邏輯思考常常是被描述成和創造性思考對立,會限制創造性思考。我一直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直到1995年,我在新加坡的「思考與寫作」的講座中,我仍在大聲疾呼水平思考、創造性思考的重要。但看了新加坡的初級學院全國華語辯論賽後,我才覺醒:台灣人根本不懂邏輯。

有一次上來自美國的一位老師的英文會話課,他說他們曾把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師聚在一起腦力激盪一項產品的研發。他發覺日本工程師是因為他們天生喜歡高品質,所以,會自然而然地歡喜創造高品質,德國工程師則認為他們必須要做出高品質的產品,所以,他們生產高品質的產品。當有人問起:「那台灣呢?」 他回答:「Craze!」

創意真的要和邏輯對立嗎?失去邏輯學涵養的台灣學子啊!彷彿在思維的大型建築中少了支撐這個結構體的力量!多年來,在校園、在社會,瘋狂地胡搞瞎搞,讓邏輯徹徹底底解構的現象,讓人彷彿看到一座海砂屋漸漸地,漸漸地崩落在時代潮浪的衝擊下。

唉!怵目驚心,駭人聽聞,這次第怎一個「慘」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