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掌握描寫的主體

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常常會發現學生未能掌握描寫的主體。例如,所要描寫的主體是老師,但卻寫出以下的句子:

那天老師帶我們去參觀育幼院,院童落寞的神情使我感到哀傷。

你看得出這段話要凸顯所要描寫的老師的什麼特質嗎?其實在上述這段文章中所描寫的主體是「院童」,而非「老師」。同樣的題材,如果要改成以「老師」為主體,要怎麼寫呢?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寫法:

我國中一年級的導師為了讓我們懂得知福、惜福,曾經安排我們去參觀育幼院。那天,看到院童落寞的神情,我心中不由得感傷起來,這時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的用心。

最近讓國文課的班級習作「石想」,結果有人寫出以下的句子:

萬里長城也是用石頭做成的,站在長城上,我感受到古人工程技術的偉大。

這句話所要描述的主體顯然是「萬里長城」,而非「石」。以「石」為主體的寫法如何呢?你可以這樣寫:

石,築起了中國古代北方的一段防禦史:經年,累月,石被抱在一個個服徭役的男子懷中,然後,堆疊起這個星球上最顯著的一道牆。帝王得意地笑了,而那名喪夫的婦人則傷心地哭了起來。當下,群石,似有感知地坍塌了下來。

還有,以下的句子怎麼改成以「石」為主體的寫法呢?

與石有關的風俗便是風獅爺、石敢當和石碑了。

這樣寫,「石」的主體性並不顯著,何不嘗試以下的寫法:

石,以其堅硬的特質在金門化作七十二尊風獅爺,年年歲歲抵擋著陣陣強勁的季風;石,以其穩重,坐鎮街衢,要止住一股股煞氣。而在歷史長河中,人類似乎也依賴著石不爛去的質地,把豐功偉業和ㄧ些恩怨糾紛硬是刻在石身上。君不見赤崁樓前一列石化作贔屭隻隻,說起了那起官逼民反的是是非非?

掌握寫作的主體是寫作的重要基礎,就像攝影一樣,你要知道你要把焦點放在哪裡,否則,一切都是模糊的,甚至離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