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1:語構的運用.5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1:語構的運用.5  比較之後的取捨

在英文裡,當我們要表達在比較 A 和 B 之後,認為應捨棄 A 而選擇 B 時, 我們可以說:
 It would be better to B(verb) rather than A(verb). 例如:
  It would be better to type a report with a computer rather than write it on a piece of paper by hand.

中文呢?如果你要表達在「生吃牛心番茄」和「將牛心番茄拿來煮豆腐」這兩種處理牛心番茄這種食材的作法之中,放棄其中一種作法而選擇另一種作法,這時,有什麼樣的中文語構可用來表達你的取捨呢?



其實這是很古老的語構,在《論語》中就已經出現這種語構。孔子曾這麼說: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禮,與其奢侈鋪張,寧可節儉樸素;喪事,與其過於注重形式與外表的繁文縟節,寧可簡單而內心哀戚。)

孔子使用了以下的語構表達了他分別在奢與儉,易與戚的取捨:

與其 A,寧 B。

「與其」之後所接的 A 是說話者或書寫者表示要捨棄的對象,「寧」之後的 B 才是說話者或書寫者的抉擇。這個語構在現代語體文中,「寧」常以「不如」來取代,而成為以下的語構:

與其 A,不如 B。

所以,怎麼表達在「生吃牛心番茄」和「將牛心番茄拿來煮豆腐」這兩種處理牛心番茄這種食材的作法之中,放棄其中一種作法而選擇另一種作法呢?我會這麼說:

與其生吃牛心番茄,不如將牛心番茄拿來煮豆腐。




有時候視需要,可以在這個語構之前做一些分析、比較,例如:


番茄要在加熱後才會產生茄紅素,生吃並無法攝取茄紅素。因此與其生吃牛心番茄,不如將牛心番茄拿來煮豆腐。



你有什麼樣的取捨可以使用這個語構來表達呢?


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寫作的挫敗

無意間看到這影片,深受感動:Science is not a sprint, it's a  marathon.科學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What keeps me day in and day out is hope. 讓我每天持續工作下去的是希望。

也許是最近面對程式設計的瓶頸,讓我對這影片中的旁白感觸特別深。

想:大學三年級時,師大國文系第一次開設資訊教育課,那在1980年代臺灣的國文系是很特別的事。我們班只有兩個人選修這門課。開課老師並沒有因為我們是國文系學生而使我們免於寫程式。老師對所有選修這門課的學生一視同仁。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就坐在電腦教室,一直專注於寫程式、做沒有微軟的年代裡的電腦文書處理。直到晚上八點多,走出師大校園,走在師大路的巷弄間,才猛然發現餐店一家家正在準備打烊。

寫程式真的是人生的馬拉松。最近,我在寫程式上遇到瓶頸。題目是要求以遞迴(Recursive algorithm)寫出讓電腦依二的一次方至四次方列印出不同數量的星星。以 loop 其實很容易做出來,但以Recursive algorithm來做,就是一直做不出來。問程式設計老師,也得不到可以解決問題的答案。去網路查閱全球各地的網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嘗試他們所寫的程式,結果電腦還是沒印出那些星星。

我沒問我自己為什麼要讓自己陷在這種困境。不過,看了這影片,我問了我自己:難道不也因為希望嗎?都成功地寫了好幾個專案的程式讓電腦如人意地運作了,為什麼要放棄?是不是對 Recursive algorithm 瞭解得不夠透澈,才寫不出來?於是,我嘗試旁聽 edX裡大學的課,希望能瞭解得更透澈些。

寫作,沒有挫敗、沒有困境嗎?有!寫作像短跑,還是像馬拉松?其實,也像馬拉松。

以前在高中開設「中文寫作」課時,在和學生連繫的電子郵件署名下,會有這一句話:「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如果沒有充實的內在,根本寫不出文章,更遑論好文章。從充實內在到發而為文的過程,其實也像馬拉松。

寫作,像程式設計一樣,會有困境和挫敗。如果,你問我:「什麼是寫作的挫敗?」年輕時會覺得得不到老師的讚賞、投稿被退稿、參加文學獎或學術論文獎沒得獎、得獎了卻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等等都算寫作的挫敗。

可是,現在年過半百的我覺得寫作的挫敗是:沒有希望。

老師的讚賞、投稿被接受、參加文學獎或學術論文獎得獎都有到來的希望,讀者和評審的負面批評也有翻轉的可能。年輕時,就因為相信有這些希望和可能,才會一直寫下去。那就像相信程式總會寫出來,所以,持續奮鬥下去,一定要找到可以破解困頓的方法一樣。當這些希望不存在,就意味著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成功了,那鐵定是挫敗。

我是師大國文系第一屆選修資訊教育的學生,沒有學長學姊可以詢問破解困頓的方法。但人生處在篳路藍縷的境界時自有其樂趣。中文寫作教學也一樣,在臺灣,要做篳路藍縷的事,有時候還要蒙受冷嘲熱諷,甚至來自學生的網路霸凌。但,很安慰的是,當同事的冷嘲熱諷、學生的網路霸凌和中文寫作教學部落格並陳在網路上時,時間讓人看見了大江東去,浪滔盡的是什麼。

What keeps me day in and day out is hope. 讓我每天持續工作下去的是希望。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1:語構的運用.4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1:語構的運用.4    比較異同的語構

要使用什麼樣的中文語構來比較異同呢?

讓我們先欣賞以下的影片:



從以上的影片,您可以看出韓式泡菜和臺式泡菜的異同嗎?

您可以以下的語構比較兩種事物的相同點:

1. A 和 B 都......

例如:

韓國和臺灣都有名之為「泡菜」的開胃菜。

2. A 和 B的相同點在於......

例如:

韓式泡菜和臺式泡菜的相同點在於它們都是由生菜加上醬料醃漬而成。


怎麼說明其相異之處呢?

您可以使用以下的語構來說明:

然而,在......方面,A......;B則是......。

例如:

然而,在食材方面, 韓式泡菜是以山東大白菜醃漬而成;臺式泡菜則是以高麗菜做成。

接續以上的語構,進一步說明兩者在製作醬料上所使用的食材多寡之差異,則以以下語構來說明:

就......方面而言,A較 B......。

例如:

就醬料方面而言,韓式泡菜的醬料所使用的食材較臺式泡菜的醬料所使用的食材多。


最後,要總括說明比較的結論時,可使用以下的的語構:

整體而言,A的......較為.....;B則是......。

例如:

整體而言,韓式泡菜的口味較為麻辣;臺式泡菜則是酸甜爽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