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立基於認知心理學的中文寫作教學(一):作者的長期記憶

在台灣,傳統的作文教學講究作文的結構和修辭,也就是如何「起、承、轉、合」並且運用各種修辭法來造句。從二十年前所出版的作文教學叢書,到目前市面上所看到的各類語文表達應試參考書看來,台灣的高中作文或寫作教學一直局限在這樣的模式:

給一個範文→賞析範文→習作。

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傳統的教學法提供學生很多模仿的機會,而學生從模仿中也的確能多多少少能培養一些寫作能力。但這樣的教學內涵及模式能否培養一個獨立的寫作者呢?當範文不再,周遭種種的人事物經緯出種種引發各種情緒的事件時,我們這些方法所教出來的學生有足夠的能力以文字去寫物、敘事、抒情或議論嗎?稻浪千頃,一個個背範文的學生卻只能寫出麥田綿延;五節芒如雪,萋萋在台灣秋天的溪畔,而我們的學生一寫起秋卻是滿篇楓紅。無關意識型態,不涉政治議題,這是一個心理學上很重要的問題:寫作者缺乏對自身環境的觀察力,只能複製他人的觀察所得。然而,寫作真的是一種不斷複製的心理狀態嗎?寫作不該更具創造力嗎?憑什麼天下文章要一大抄?
認知心理學的寫作理論提供我們一個反省寫作教學的機會,也開啟了寫作教學的新向度,其中最常被引用的便由Flower & Hayes所提出的寫作歷程圖:




這張圖告訴我們:寫作是一種心理歷程。而在這個歷程中一個重要的基礎便是「作者的長期記憶」。這個區塊影響了下一步的「寫作過程」,而「寫作過程」也不斷累積新的知識返回這個區塊儲存。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些學生對某些題目能有很好的發揮,而對有些題目則寫不出任何內容。學生對寫作主題的知識量的多寡,是深深影響他們整個寫作歷程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而學生若經歷過相同主題的寫作過程,也將對儲存寫作主題知識有很大的助益。
這個區塊中過去被台灣國文教學界所忽略的是:有關讀者、寫作計畫的知識。
我曾讓學生們分組腦力激盪,寫作九十三年學測的這道題目:

近一、二年來,「中高齡失業」成為臺灣社會「沉重」的現象。所謂中高齡,泛指 45 歲到 65 歲。根據主計處 2003 年 10 月統計,50 至 54 歲平均待業期達 35.23 週(8.2 個月),55 至 59 歲達 38.68 週(9 個月),年齡愈大愈不容易找到工作,他們的處境也就愈見艱難。
假設,你的鄰居陳先生也在這波中高齡失業潮裡。
陳先生今年 50 歲,他的太太來自越南,兩名子女分別就讀小學、幼稚園,一家四口僅靠他的薪水度日。一年前,陳先生任職的工廠遷往大陸,他因此失業了。雖然曾到「就業服務中心」登記,也應徵過幾個工作,然皆未獲回音。陳先生從事過紡織、餐飲、保全,最近更在社區大學上過電腦課,他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但因文筆不佳,寄出的求職信往往石沉大海,因此拜託你幫他寫一封求職信。他特別強調,對工作性質、地點都不挑剔,希望待遇是 4 萬元。
在寫這封求職信之前,你必須仔細衡量上述陳先生的狀況,從中選擇若干,作為訴求重點,以便打動僱主的心。那麼你會選擇哪些重點呢?請逐項列出,並說明所以選擇其作為訴求重點的理由。
【注意】:本題用意,並不在要求寫成完整的求職信,作答時,請逐項列出重點並說明理由即可。(93學測)

學生在讀完這些題目時,花了兩節課還是寫不出完整且恰當的答案來,即使在他們分組各自去腦力激盪前,教師已經告訴他們要「說之以利、動之以情」,學生也只會寫出以下的內容:

說之以利
1. 陳先生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例如:紡織、餐飲、保全
理由:陳先生可以比新人更容易適應新工作,也較容易上手,同時對於各項突發的事務,有自信能處理的更好
2. 陳先生曾在社區大學上過電腦課,有基礎的電腦能力
理由:對於e世代的接軌沒有落差,可以處理基礎的相關問題
3.對於任何工作性質與地點皆能接受
理由:陳先生對工作地點皆能適應,表現出極高的配合度與刻苦耐勞的態度。

動之以情
陳先生的妻子是外籍配偶,他們育有兩子,分別就讀幼稚園和小學,在這波失業潮中,他身為一家四口唯一的支柱也慘遭裁員,家中境況頓時陷入困境,從失業之後,他也曾去應徵過數個工作,卻都沒有結果,家中的境況一日不如一日,所以對於貴公司的這份工作,他有極大的意願與熱忱。
理由:希望老闆能同情他給予工作。

這樣的答案曝露了很多學生在寫作上的問題,而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沒弄清楚現在他們是寫給誰。從題目看來,學生要作的是:告訴閱卷者他們的訴求重點和理由。但從學生「陳先生的妻子是外籍配偶,他們育有兩子,分別就讀幼稚園和小學,在這波失業潮中,他身為一家四口唯一的支柱也慘遭裁員,家中境況頓時陷入困境,從失業之後,他也曾去應徵過數個工作,卻都沒有結果,家中的境況一日不如一日,所以對於貴公司的這份工作,他有極大的意願與熱忱。」及「理由:希望老闆能同情他給予工作。」這些句子看來,他們顯然是直接寫給雇主。也就是學生對於「讀者是誰」,在他們的寫作過程中是沒放在心上的。此外,「陳先生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例如:紡織、餐飲、保全」,學生拿來當訴求重點的理由竟然是「陳先生可以比新人更容易適應新工作,也較容易上手,同時對於各項突發的事務,有自信能處理的更好」。這除了是推論能力上的問題外,也是一個「對讀者知識」的問題:學生不能洞察如果在一封求職信上提出「陳先生從事過紡織、餐飲、保全」,究竟能發揮什麼作用。其實,按照常理判斷,一個雇主在乎的是和他這個行業有關的工作經驗,其他不相干的工作經驗,雇主並不會去理會。而且陳先生的這三種工作經驗並不會彼此產生相加或相乘的作用,試想:保全公司會因為陳先生有另外兩項工作經驗而優先考慮他嗎?而從事過餐飲和保全對應徵紡織業的工作有什麼加分作用呢?一個餐廳老闆會希望他的廚師在他的餐廳兼任保全工作嗎?所以,我們也只能說:「陳先生從事過紡織、餐飲、保全,這一點可以吸引紡織業、餐飲業、保全業等行業的雇主的注意。」至於他能否「比新人更容易適應新工作,也較容易上手,同時對於各項突發的事務,有自信能處理的更好」並無法從「陳先生從事過紡織、餐飲、保全」作任何推論。在作這個題目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把陳先生要求薪水四萬元作為訴求重點,即使老師已經把網路上最近幾年內紡織業、餐飲業、保全業的薪資水準資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知道這三種行業目前的起薪都在一萬到三萬間,學生還是會把它當作訴求重點,直到老師大喊:「你們不是已經看了這三個行業的薪資水準了嗎?」才有人把它刪掉。這在在顯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洞察讀者的意識,其嚴重性遠超乎我們的想像。無獨有偶的,上學年高一段考時,我出了「寫給台灣」這樣的題目,結果有一大半的學生所寫出來的口吻是向他人介紹台灣。從這些現象看來,我們真的不能再忽略「對讀者的知識」在寫作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畢竟,許多的寫作活動是有特定閱讀對象的,而在面對讀者時,作者在口吻、措辭上是不得不注意的。而求職信、廣告文案的寫作,更需要洞察閱讀對象的心理,進而寫出能打動讀者的心的作品。凡此種種,都說明了在工商業社會中,寫作具有人際交流功能。既然具有人際交流的功能,寫作者及寫作教學怎麼能忽略對讀者的知識呢?
認知心理學派的這張圖在「作者的長期記憶」這個區塊中,還提到了「對寫作計畫的知識」,這在台灣目前的教育環境中日顯重要。有一位物理老師曾對我抱怨:「怎麼學生寫一篇物理小論文不會自己擬訂寫作計畫?還要老師告訴他們第一段寫什麼、第二段寫什麼!」我也曾經讓學生練習寫自傳和小論文,但學生真的不知道該作一份寫作計畫,更不用說該怎麼作。我在教他們寫自傳時是利用Word大綱功能一步步帶他們作寫作計畫的。表面上他們是在學 Word 的目錄製作功能,實際上是學如何擬訂一份自傳的寫作計畫。但令人錯愕的是,作完了目錄,竟然有學生問:「目錄作完了,自傳的標題要不要刪掉?」他不僅不懂標題和目錄在Word裡的關連,連標題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都不懂。其實標題在寫作計畫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也是作者和讀者互動的重要媒介,有了大小各種標題,讀者也較容易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重點。而作者透過大綱模式先擬訂標題也較能讓自己的文章有計畫性的產生。這在小論文的寫作上尤為重要。我所認識的人中,有一位曾擔任微軟工程師的講師說:「設計微軟 Word的工程師本身在寫論文時就是先擬好一篇文章的標題,才開始寫內文的。所以他設計了大綱模式讓寫論文的人更方便處理論文。 」但我們的學生完全不懂這些,他們習慣拿起筆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然後,你會改到一大堆雜亂無章的自傳和讀書計畫,小論文像大散文。
(版主發表於 國文新天地 第21期 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