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3

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3

在「中文文法與中文寫作之2. 詞類與語構的接軌.2」中,我們討論了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時,其後不得接賓語(受詞),而是應以「A 為 B +動賓式合義複詞 」的語構來表意;同時動賓式詞語結構在句中若有其舉措之所以發生的對象或原因,也應以「A 為 B +動賓式詞語結構 」的語構來呈現。

您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那麼,「逐鹿中原」、「出身貧寒」又該怎麼解釋呢?「中原」是「逐鹿」的賓語嗎?「逐鹿」顯然是動賓式合義複詞,那麼這句成語的文法錯了嗎?「出身」也是動賓式合義複詞,「貧寒」是形容詞。難道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時,其後要接形容詞?

誠然,「逐鹿」是動賓式合義複詞,在「逐鹿中原」中當述語(動詞)。但,「中原」並非「逐鹿」的賓語(受詞),而是「逐鹿」這一舉動發生的地點。在中文裡,特別是較為文言文的語句,處所、地點前的介詞「於」通常會省略,「逐鹿中原」本來的意思就是「逐鹿於中原」,類似這種省略地點、處所前的介詞的情況,還有畢業歌歌詞中的那一句「何時重逢天涯」。「何時重逢天涯」就是「何時重逢於天涯」的意思。

至於「出身貧寒」中的「貧寒」是指「貧寒之家」,在中文裡,特別是文言文裡,以形容詞代稱名詞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縈青繚白」(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青」即是以形容詞「青」轉品為名詞代稱青山;以「白」轉品為名詞代稱白雲(一說是流水)。「出身貧寒」是指「出身於貧寒之家」。

您有可能還會想到中國大陸阿里巴巴所研發的 AI 把「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列為文法錯誤的句子。這種句型到底能不能算是文法錯誤?其實有爭議:如果,這名外國學生的完整句子是「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或者寫成「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您會不會覺得這是詩化的句子,而不忍心說它錯?改成「我們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學中文。」文法當然沒錯,可是「我們學習中文,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與「我們在上海,在這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學中文。」這兩個句子要表達的重點一樣嗎?前者表達的重點是:我要告訴你我們學習中文,附帶告訴你地點是上海,接著又附帶說明上海是什麼地位的城市。後者,強調我們人在上海,附帶說明上海是什麼地位的城市,順便告訴你我們在上海做什麼。這兩個句子會因為不同的問話而產生。前者會因為要回答「你們做些什麼事?在哪裡?那是什麼樣的地方?」這個問話而產生;後者會因為這個問句而產生:「你們現在在哪裡?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你們做些什麼事?」

AI 要有更多的 data,才能正確判讀錯綜複雜的中文文法。

最後,讓我們思考「造福鄉里」這個短語的文法:它和「加油他」一樣?還是屬於「逐鹿中原」一類的短語?顯然是屬於「逐鹿中原」一類的短語,意思是在鄉里中創造幸福。「鄉里」是「造福」的處所,而非賓語(受詞)。那麼,「這項新藥將造福癌症初期病患。」又怎麼解析它的文法呢?「癌症初期病患」難道不是「造福」的賓語(受詞)?不,在「造福」與「癌症初期病患」之間省略了一個表傳遞的介詞「給」,也就是完整的句子應該是「這項新藥將造福給癌症初期病患。」這種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或動賓式詞語結構有其動作的傳遞對象時,省略傳遞詞「給」的情形也不少,例如「施恩群黎」也是在「施恩」與「群黎」間省略傳遞詞「給」。當然,「祝福你」也是省略傳遞詞「給」的句型,也就是「祈求神佛降福給你」;而「祝福你一帆風順」則是在「祝福你」之後補充說明是什麼樣的「福」,也就是「祈求神佛降福給你,讓你一帆風順」的意思。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用時,其後不得直接接名詞當賓語(受詞),但若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用時,其後出現名詞,這個名詞會有兩個情形:其一是,這個名詞是這個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時其動作、行為、舉措所發生的地點,而兩者之間往往省略表處所或地點所在的介詞「於」。其二,如果動賓式合義複詞當作述語(動詞)用時,其後所接的名詞並非處所或地點,那麼,這個名詞會是這個動賓式合義複詞當述語(動詞)所產生的動作之成果或後果所傳遞的對象,兩者之間往往會省略傳遞詞「給」。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加油他」的文法錯誤:「他」並非處所或地點;「加油」這個舉動所產生的後果並不會傳遞給「他」,正如「流淚」就是淚流下來,淚不會傳遞給那個讓你流淚的人。聲嘶力竭在場邊吶喊、使盡全身力氣舞動著,吶喊所產生的喉痛、熱舞所產生肌肉疲憊,都不會傳遞給「他」,只能說「加油」所產生的氛圍會像空氣一樣擴散,但「他」也只是感受到那種氛圍,而不是接受某個物件;那種氛圍並非像「福」或「恩」那樣直接讓人感受到是一種禮物式的給予,即使寫成「加油給他」仍然突兀。

至於現代華語中以「在」接地點表行為、動作、舉措發生地點或處所的語構,習慣上會置於該動作、行為、舉措之前;而詩化的句子,通常會把這個語構置於動作、行為、舉措之後,而在兩者之間加上逗號。